女權會

會訊專題:
台北市公私立國中性教育與兩性教育實施狀況調查研究報告

# 壹、 前言

  在婦女團體多年的努力與要求之下,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之後也提出「兩性平等教育白皮書」,至今已超過兩年,然而許多政策至今尚未完全落實。為了瞭解性教育與兩性平等教育實施的狀況,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決定於今年(八十八年)暑期對兩性/性教育實施最相關的輔導室進行調查研究,希望藉由訪談輔導人員瞭解目前國中兩性/性教育實施的情形,以提供相關教育主管單位做為政策實施檢討之參考。

# 貳、問卷調查方法

1、調查期間:

   民國88年7月10日到8月3日(共三週)

2、調查對象:

   台北市83所公私立國中的輔導室,每校訪問一位輔導人員,以輔導主任優先,其次為輔導組長、輔導老師。此調查樣本乃根據台北市教育局八十七學年度已設立之所有公私立國中為基礎

3、 樣本數量:

  發出問卷83份    回收問卷59份
  有效問卷56份  無效問卷 3 份
  (有效樣本中4所為私立中學,其他52所為公立國中)  

4、 問卷內容:

  基本上本研究為深入瞭解兩性教育實施狀況,因此採用部分量化與部分質化之半結構式的問卷,內容分為:基本資料、輔導教師對性別角色的看法、輔導課程中兩性/性教育實施的狀況、輔導室對兩性/性教育個案的處理狀況、輔導教師對兩性/性教育實施的建議。

5、 資料分析:

  問卷回收後經由編號登記,針對結構式問卷的部分,使用EXCEL進行資料的量方面的統計,針對各題整理出百分比,隨後並參照開放式問卷部分做質化的研究分析。

# 參、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輔導教師對性別角色的看法

  問卷第一部份共有八題測試受訪輔導教師對性別角色的態度,問題內容包含:男女智力、生理體力、職業取向、家庭照顧責任、性格情緒等是否有性別差異與對性騷擾之認知,「同意」表示其認同傳統的性別角色,「不同意」則相反。統計結果第二題顯示有一半以上教師同意『男生體力較好,比女生適合做搬桌椅或抬重物的工作』,這個數據可以看出還有相當多的輔導人員具有性別刻板印象與傳統分工觀念。另外第七題有百分之五十的教師同意『女性若注意自己的舉止穿著,可以降低遭受性騷擾或性暴力的可能性』這樣的觀念,可見性騷擾與強暴迷思仍然普遍,輔導人員仍傾向要求女性自己為受性侵害的遭遇負責,這樣的迷思對於推展兩性平權教育有相當大的阻礙。其它六題則以選擇『不同意』傳統性別角色的數目較多。(見表一)

題號同意不同意遺漏值
119.6%76.8%3.6%
253.6%44.6%1.8%
312.5%85.7%1.8%
435.7%60.7%3.6%
519.6%76.8%3.6%
623.2%73.2%3.6%
750.0%*48.2%1.8%
830.4%66.1%3.6%

表一 對兩性角色的看法(題目見後面附錄)

二、輔導室實施兩性/性教育的狀況

  1. 兩性/性教育的教材分析
  2.   國中輔導人員使用『書本書籍」與「錄影帶」為教材的比例各佔了96%與92%(見圖一),這表示絕大多數受訪輔導老師都運用這兩種教材。所使用的書本書籍以「輔導活動課本」最多(佔56%),但其內容是否符合現代學生需求還有待進一步評估;雖然開放民間編寫與出版教材之後,使用民間出版的輔導活動課本的學校不少,但因為教育部課程標準的規定,所以兩性教育只在國二的輔導活動課本中才有較多的篇幅討論。除了輔導活動課本以外,常使用的書籍還有:女書出版的「可以真實感受的愛」(18.8%),這是從1955年即全面實施中小學性教育的國家-瑞典的性教育教師手冊;以及宏觀文化的兒童及青少年性教育教材-「畫說性」(14.6%)。可供運用的書籍種類實在很少。
    sheet

      其次,運用視聽媒體教學不但能夠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好的錄影帶更能透過畫面、或故事情節將欲傳達的觀念清楚而生動的表現,對老師與學生而言都是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方式。使用錄影帶做為兩性/性教育的教材的受訪學校也高達92%,顯示錄影帶使用的方便性,但有些受訪輔導人員表示,因為學校的視聽設備並不足夠,所以即使有許多錄影帶可做為教材,但卻沒有充分的機會可以使用,是值得教育當局關注的。

      但由於受訪學校所運用的錄影帶多半是在兩性/性教育受到教育部重視之前,由一些民間團體或傳播媒體各自製作的,年代較為久遠,例如:中視製作的「青春向前行」、婦救會製作的「陽光百合」、現代婦女的「婦女防暴ABC」、杏陵基金會的「成長與蛻變」、公視的「人之初」…最常被使用(見圖二)。這些錄影帶包括青春期的生理發展、異性交往、性侵害的防治、愛滋病的認識…等等內容,但是否符合時代性與需求還有待檢證。

    sheet

      另外,也有高達40%的受訪老師表示會從報紙新聞當中,挑選出合適者做為輔導課教授兩性/性教育的教材。這表示部分輔導老師們已會適時的運用對時事的討論,來做隨機的兩性/性教育,但比例仍不夠普遍,師資培訓時可多強調此類教材的運用。

      不論是以書本書籍、錄影帶或報紙新聞做為兩性/性教育的教材,教材當中所透露的性別意識型態尚須詳加探討,這和輔導老師的性別意識一樣,對學生的性別意識的形成都具關鍵性影響,若教材或教師一再傳達傳統、刻板的性別角色,那兩性教育的實施即使再普遍、時數再多,那不但無濟於事,反而只是再度強化原有的父權體制意識型態罷了。

  3. 輔導課教授兩性/性教育的時數
  4.   統計結果顯示,國中輔導課只有在國二部分有一個學期平均上將近4小時兩性/性教育課程,約佔該學期輔導課的25%,這是多數受訪學校的情形。但有學校上8小時,有的學校根本沒有上,不同的學校間情形有很大的差異,也顯示教育當局重視程度不足,以致於有學校根本不上兩性教育課程。

  5. 每學年4小時的「性侵害暨兩性教育」課程進行方式
  6.   民國86年底通過的性侵害防治法規定各級中小學每學年必需要上四小時「性侵害防治暨兩性教育」的課程,有96.4%的學校納入輔導課上,83.9%請校外人士演講,71.4%辦理演講以外之活動。但96.4%的學校將這4小時的「責任」分攤給原來的科目--輔導活動,所以到底老師有沒有教、教什麼,學校也沒有進一步規範。唯一因為相關行政命令的規定而增加、且有實質兩性/性教育內容的部分便是「請校外專業人士演講」,有83.9%。這也是目前補充學校輔導人員對此方面訓練不足之最便利直接的方式。

  7. 是否舉辦老師或家長的兩性/性教育課程、講座
  8.   超過六成的受訪學校舉辦過兩性/性教育相關的課程或講座給老師、家長(分別是67.86%與66.07%),也有過半數的受訪學校會將校外相關活動的訊息提供給老師,視老師個別意願自由參加。雖然有提供老師與家長這類課程或講座的學校佔了多數,但仍有接近1/3的學校本身完全沒有舉辦這樣的活動。

      在學校實施兩性/性教育的教師不只是輔導人員而已,任何一個科目都可能與性別議題相關,包括課本的圖文呈現、空間的配置、老師的言談…等等,所以每個老師本身的在兩性/性教育方面的觀念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現任職的教師之前的在學時也幾乎沒有接觸過兩性/性教育,所以在職訓練就顯得非常必要了。家長也是兩性/性教育實施的重要一環,所以學校在舉辦親職教育時,應多將此議題納入。

  9. 實施兩性/性教育的目的
  10.   由圖三顯示輔導老師認為兩性教育的目的為教導學生『學習兩性互相尊重、使兩性和諧相處』佔最多數48%,顯示多數老師仍是停留傳統男女互補、相互尊重的觀念,未了解兩性平權、男女權力的概念才是重點,只有15%受訪的輔導人員回答兩性/性教育的目的為達到兩性平權,並不算多。另外也有老師強調兩性教育是為了建立『健康性觀念及正確兩性交往觀。
    sheet

      多數的輔導老師認為學生對上兩性教育的課程都有興趣,學生的反應相當熱烈、覺得喜歡、不錯的比例佔了76%,由此表可得知學生對於兩性教育與性教育的需求與喜歡是不能漠視與忽略的,教育局應該提供更多資源因應。至於預期成效方面,只有40%輔導老師回答有一定成效,無法評量和沒作答共佔了60%,無法評量的原因是,大多認為性教育與兩性教育的觀念建立與行為改變是需要長時間的累積,短期是無法評量,必須長久下來才看得出成效。另外也有教師認為成效會受社會環境、傳播媒體的影響而難以評估,許多輔導老師認為僅管在學校接受性教育,但是整體社會環境沒有改變,還是無法使學生有良好示範。

三、兩性/性教育個案的處理狀況

  1. 個案類型
  2.   每一個受訪學校輔導人員皆處理過「兩性交往」的個案類型(100%),可見男女兩性交往情形普遍。其次是「家庭暴力」與「性騷擾」(51.8%)皆超過一半學校處理過。由此數據可看出家庭暴力發生的情形比一般社會上所認知的要多的多。「性騷擾」的個案多是男學生騷擾女學生,或是男老師騷擾女學生,充分顯露當中性別權力的強弱勢,學校教育必須加強身體自主權的觀念與性騷擾迷思的破解。(見圖四)
    sheet

  3. 最常處理的個案類型與處理方式
  4.   最常處理的個案依序為:兩性交往/相處(約佔92﹪)、家庭暴力(約佔4﹪)、.性騷擾(約佔2﹪)及其他(約佔2﹪)。由此可見在國中生青春時期,異性交往所發生的問題是最多的,再來其次是家庭問題。(見圖五)

      大多輔導人員對於兩性交往的處理方式,以個案輔導為最多、也有一些老師是運用小團體作輔導。有教師提出個案輔導原則是:「了解狀況、澄清觀念、分析問題、由學生評估決定」。不過,輔導老師即使在分析過程中大都會告知學生戀愛會影響功課,有的仍會輔導學生最好以功課為重。在智育主義與升學掛帥的社會價值下,輔導人員對兩性交往不傾向鼓勵的態度,而課業便是輔導人員在處理兩性交往個案時的最重要的主軸,至於是否會告知家長,則視情形而定。但學生本身對於兩性交往的情形通常視為正常,反而家長與校方對於子女的兩性交往通常抱持著反對態度,當中的落差明顯可見,因此如果青少年發生感情困擾通常不會告訴師長,缺乏心理支持反而易出問題。

    sheet

  5. 最棘手的個案類型與處理方式
  6.   「最棘手的個案類型」依序為家庭暴力、懷孕、性騷擾與兩性交往。其中認為「家庭暴力」是最棘手處理的個案最多,佔了22.64%。棘手的主因多是家長不願意配合輔導室的瞭解或溝通,沒有解決問題的意願時、或認為輔導室沒有用。(見圖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私立國中輔導人員皆表示「兩性交往」同時是最常處理及最棘手的個案類型,可能與私立國中的治校理念與家長的期待有關,例如有的學校處理學生談戀愛的方式除了嚴禁,必要時甚至會以請學生轉學的方式處理,私立國中的輔導室在校方嚴謹的校規與強硬的處理態度下,所能做的個案輔導很有限。

    sheet

      不論最棘手的個案是什麼類型,受訪的輔導老師都會提及「對學生做心理輔導」、「觀念的澄清」這樣處理方式。「家庭暴力」、「性侵害」、「亂倫」這三類個案,輔導室都會轉介社會局,讓專業社工人員介入。這是因為國中輔導老師缺乏這方面的專業能力,難以處理這類的個案,因此輔導人員亟需在職專業培訓,以面對日益複雜的學生問題。

      但是「懷孕」的個案處理,半數受訪者並未提及對男生會談或對其家長的告知,這顯示輔導人員處理懷孕事件仍只重女生部分,而忽略男生也是當事人,也應為懷孕這件事一起負責與共同承擔問題。再者,輔導室也只著重在懷孕本身的問題解決,對於男女學生的心理輔導與後續處理較少提及。

      在『家暴』及『亂倫』案例中,因案家長對學生而言既是加害者,又是親人。所以學生常會很矛盾,害怕求助會使事情更糟糕,也害怕會離開自己的親人,甚至因自己的親人受到法律上的懲罰而自責。家長也幾乎都不願意配合輔導室做溝通或諮商。

      在「性騷擾」的個案當中,有受訪輔導老師表示,即使告知男同學這樣的行為其實會造成女生不舒服的感覺,但是男同學在接受輔導之後,行為上並沒有很大的改變,因為該生在觀念上並不認為他這樣的行為是不好的。男同學性騷擾女同學的情形並沒有因為輔導室的處理而有什麼改善,由此可見青春期的男孩子已經受社會男性文化相當程度的洗禮,性騷擾迷思有待破解。

      家長一但得知子女懷孕的反應都是「生氣」、「震驚」、「震怒」….等等,這可能使青少年面對此問題時不敢向家長求助,而自行解決。在「性侵害」的部分,家長多抱持著家醜不可外揚的心態,因而使學生在此心態下也存有羞愧感。

  7. 結合校外資源處理個案
  8.   將近八成的輔導人員在處理個案時,有與校外資源結合的經驗。當中有57%的輔導人員曾將個案轉介至社會局或社福中心,讓社工人員介入處理,其中大部分是家庭暴力與亂倫等個案。其次是民間團體(佔37.5%),包括婦女團體(例如:勵馨基金會)、或青少年教育團體(例如:張老師、光智基金會)…等等。顯示民間團體仍然提供了不少政府單位及學校無法顧及的服務內容,不過,依現有與兩性教育有關的民間團體數量來看,輔導室接觸過的數量仍然很少,且皆集中在少數幾個團體。不少受訪的輔導人員表示知道的民間團體並不多,可見政府應多加宣導,協助學校認識與運用民間團體的資源。

      另外,需要與警察單位及醫院合作的個案類型--如家庭暴力、性侵害等這類的個案輔導室幾乎都會轉介至社會局,再由社會局處理後續與警察單位及醫院相關事宜,所以輔導室直接接觸這兩個單位的機會便較少(佔20%)。但也可能基於對個案的保護而選擇不接觸。

四、目前兩性教育與性教育所需的資源與協助

  輔導老師認為目前兩性教育與性教育的實施,最需要加強的部分依序為:「專業訓練的加強」(76.8%)、「提供充分的教材」(69.6%)、「增加人力」(51.8%)、「學校整體的配合」(46.4%)、「增加經費」(35.7%)。

  輔導老師會認為最需要協助的部分是兩性教育的專業訓練,可能的原因是擔任輔導工作的主管多非心輔專業背景出身,本問卷的訪談對象是多以各校的輔導主任,因而對專業訓練的需求相對更大。目前輔導主任需接觸到許多心理輔導個案,其工作性質比其他處室更需要一定的專業能力,但目前輔導工作卻由非專業帶領專業,這是值得教育主管部門應檢討改進之處。

  再者,即使是專業出身的輔導組長或老師,在其原來心理輔導相關科系的專業訓練裡,也缺少對兩性教育與性教育的專業課程,所以兩性/性教育的專業知識對於國中輔導老師而言,的確是個必須具備的專業能力。由此建議教育部應儘快對現有的師資培訓做改善,加強未來教師對兩性/性教育的專業能力,尤其是輔導老師是應最先著手進行的對象。

  提供充分的兩性/性教育教材是輔導人員第二大需求。除了輔導課本與錄影帶可直接教學使用以外,其他的參考書籍大部分不是專為老師教學設計的,所以必須由教師自行學習閱讀資料,經由轉化再教給學生-尤其輔導活動課比一般課程更需要活潑生動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而不一定每個老師都有這樣的能力與意願。所以教育部應儘速鼓勵學者專家或民間團體編寫兩性/性教育的教材,或培訓有實際教學經驗的基層教師編寫教材,讓國中輔導老師可以直接運用,想必對兩性/性教育的推展一定有很大的助益。

  第三個需求為增加實施兩性/性教育的人力。根據教育局的規定,國中每12到15班便配置1名輔導老師,以現在每一班學生不超過35人來看,輔導人員的師生比約為1:525。目前國中學生問題多樣且日益複雜情況下,輔導教師除了上課尚須輔導個案,本身就有人力不足的問題,兩性/性教育的工作若完全由輔導室承擔,將更凸顯原有人力不足的窘況。

  受訪的輔導人員中有46.4%認為目前兩性/性教育的實施很需要學校整體的配合。兩性/性教育是生活教育的一環,著重在日常生活的實踐,許多受訪輔導人員表示兩性/性教育絕對不只是輔導室的責任,需要整個學校,至上校長的治學理念,下至相關處室-例如:訓導處生活輔導組、保健室、體育組…等等的協調合作,透過合辦活動或彼此支援的方式,在共識之下各自發揮其專業一起實施兩性/性教育,才是個完整的教學網絡。

  也有35.7%的受訪輔導人員表示需要增加兩性/性教育的實施經費。因為目前輔導室若要舉辦與兩性/性教育的相關活動,如邀請校外人士演講、種子教師的培訓課程等都需要經費支持才能進行;再加上相關的教材,如書籍、錄影帶等也需要經費,表示經費在實施兩性/性教育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 肆、結論與建議

  總體而言,長期以來不論是統治者的政治意識型態,或任何成人社會想要灌輸的學生的觀念,都是以各樣的競賽活動型式來進行,台灣學生從學校教育中學會喊許多口號、標語,但卻沒有學到口號標語的實質內涵。再者,台灣中小學教育長期以菁英主義取向,參加這些競賽活動的大多是智育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不論是什麼樣的比賽(大概除了體育競賽之外),代表班級參加的人也多半就是同樣的幾個學生,對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這些活動對他們來說根本不具任何意義,對他們而言,除了又多了句「兩性平等,相互尊重」的口號以外,根本沒有任何的幫助。

  有受訪輔導組長表示,平日例行的輔導課程、個案工作與其他行政事項已經讓輔導老師的工作飽和了,但教育部或教育局每年都會有獨立出來的專案給各校執行,例如「生命教育年」、「兩性教育年」…等等,使得輔導室在原本已經飽和的工作之外,還兼負推動專案的責任,而且我們的教育行政體系並沒有提供給基層教師相對的資源來因應,所以不但對輔導室原本的工作有排擠的作用,對專案實施的效果也大打折扣。因而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要規劃長期的教育政策與目標,健全及釐清教育的本質與內涵,才不致每發生一件社會案件,輔導室便多一項專案執行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教育模式。

  雖然輔導人員都會強調保護當事人的原則,以及一些面對青少年心理與行為的因應,輔導人員也已具有相當的專業性。但是這不代表其在兩性教育方面已具備足夠的專業性,這可從76.8%的受訪輔導人員對專業訓練的需求可知,教育部對現有教師提供兩性教育的在職訓練是非常迫切的,可以先從輔導老師為首要對象,再依與兩性教育的相關性逐步擴展至其他科別的老師。當然,將兩性教育納入教師培育課程之中,也是教育部當前應當著手的一項改革。

女權會
    台北市大直街一號
    TEL:02-25323641 FAX:02-25326732
    E-mail:tapwer@gcn.net.tw
    婦女健康支持服務專線:02-25323643
    青少女健康熱線:02-25330300
    健康專線網路信箱:hotline3@tpts7.seed.net.tw
歡迎小額捐款 劃撥帳號:18454889 戶名: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