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會

會訊專題:
母親節「快樂」?

        未婚媽媽好難過

余秋恩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社工部主任

  母親節前,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即紛紛展開,媒體上充斥著相夫教子有成的媽媽當選模範母親的表揚典禮,商家更是不放過這樣難得的機會,大打各項女性用品價格戰,企盼炒熱這一波不景氣中的消費高潮。然而,淹沒在這一大堆父權形象或商業促銷廣告中的,還有那麼一群受限於污名的環境而被悄悄遺忘的隱形母親--未婚媽媽。

  未婚媽媽的困境其實是來自社會對非異性戀婚姻關係內之母職實踐的質疑。過往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近年雖已有所突破,雙薪家庭的比例亦逐年增加,但是女性在就業市場上的待遇普遍偏低、升遷管道不夠通暢,卻也是不爭的事實。當未婚媽媽選擇將小孩生下來並組成單親家庭時,女性的經濟弱勢將是她們第一個要去面對的殘酷考驗,當然就更不用提所有職業婦女都頭痛的托育問題了。而對於尚在求學階段或半工半讀的未婚媽媽而言,多年來學校制式的環境,連讓身心障礙者暢行無阻的無障礙設施都做不來了,更不可能允許一個媽媽帶孩子去上課。

  未婚媽媽會面臨到的難處當然不只這些,因為最讓人難受的其實是整個社會的態度,在她們獲知懷孕的伊始,生命變成了最沈重的負擔,為了避免「麻煩」,終止孕程就成了面對這狀況時的唯一選擇。之所以會「麻煩」,其實也突顯了社會看待女性(特別是尚未進入異性戀婚姻家庭關係中的女性)情慾發展的態度。一個女人未婚懷孕,在這個父權社會看來,其實是她放浪、隨便、不檢點的意思,所以把那個「證據」去除,就等於重新「漂白」,即使女人的身體可能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傷害也沒有關係,即使女人想要獨自撫育這個孩子,種種的歧視環境也迫使女人難以執行。甚至,優生保健法還規定未成年者進行人工流產手術,需要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讓這些小小年紀就逸出社會要求的青少女,在有大人監視的情況下,重新回歸到正途。

  因此,過去只要暑假一結束,總見各相關專業對「九月墮胎潮」的討論方興未艾地蔓延發燒,甚至傳出週休二日才是墮胎高峰的說法,而婦產科醫師們更不諱言地指稱每年台灣被墮掉的胎兒有十萬名。由勵馨基金會在2000年所作的一份電訪結果則顯示:高達六成五的父母在知道女兒未婚懷孕後會要求女兒進行人工流產手術。換言之,一個未婚懷孕的女性,必須要在資訊不充足的情況下,倉促地被迫做出決定。

   如果政府不能以更優厚的預算務實地去推廣正確的性教育,還一再以擔心鼓勵婚前性行為之名,行陷害青少女於性知識不足所構築的危險情境之實,讓台灣史無前例的出現以墮胎來避孕的現象,那麼政府所宣稱要邁向的人權國家之路,對於女性而言將是永難踏上的極樂之途。

  對於一個弱勢女人的勇敢選擇,如果我們不再帶以漠然、輕忽的眼光,反之代以更多的關懷與體貼,讓這些媽媽有更充裕的機會,去細索思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社會的支持與協助之間可以如何交互配合,讓未婚媽媽得以從容地為自己做出負責任的決定,那麼從這個母親節開始,每年母親節的到來,才不會再是未婚媽媽心中的痛。

女權會
    台北市大直街一號
    TEL:02-25323641 FAX:02-25326732
    E-mail:tapwer@gcn.net.tw
    婦女健康支持服務專線:02-25323643
    青少女健康熱線:02-25330300
    健康專線網路信箱:hotline3@tpts7.seed.net.tw
歡迎小額捐款 劃撥帳號:18454889 戶名: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